第八章 佛法的心理觀
第一節 心意識
意為有情的中樞
有情即有情識,故識為有情的特徵。佛教於心識發揮得極
精密,確為應有的努力。經中以種種名詞去說明識,又總括為「此心、此意、此
識」(《雜含》卷二‧三五經)。佛雖總說此三者,但並未給與嚴密的定義。聖典中
有時說心,有時說意,有時又說識。所以歷來論師,都認此三者為同一的;但從
他的特殊含義說,可以作相對的分別。
先說意:意的梵語,即「末那」(不必作第七識解),是「思… Read the rest
印顺法师:印度佛教思想史-第二節 如來(藏)本具與念佛成佛
印度佛教思想史-第二節 如來(藏)本具與念佛成佛
https://yinshun-edu.org.tw/zh-hant/Master_yinshun/y34_10_02
第二節 如來(藏)本具與念佛成佛
「秘密大乘佛法」,是「大乘佛法」而又「秘密」化的。是「大乘」,所以也以發菩提心bodhi-citta為因,圓滿成就如來tathāgata為果。「秘密大乘」也根源於「佛涅槃後,佛弟子對佛的永恒懷念」,只是距離… Read the rest
[印顺法师] 中国禅宗史 第五章 曹溪慧能大师
第五章 曹溪慧能大师
第一节 慧能年代考
被尊为六祖的曹溪慧能大师,在禅宗中的地位,极为重要。慧能的一生事迹,有关慧能的一切传说,对禅宗史都有极大的关系,应作审慎的考察。从事慧能事迹的研究,先要处理的是:出生,得法,出家开法,去世的年代。这些,在传说中是极不一致的。现在根据早期(西元八二0年顷为止)的文献,来作详细的考察。
生卒年代
慧能于「先天二年八月三日灭度」,「春秋七十有六」,这是『坛经』以来的一致传说… Read the rest
[印顺法师] 中国禅宗史 第四章 东山法门之弘布
第四章 东山法门之弘布
第一节 东山宗分头弘布
双峰山道信所制的「入道安心要方便」,是戒与禅合一,『楞伽』与『般若』合一,念佛与成佛合一。弘忍继承道信而光大了法门,被称为「东山法门」。学者的根机不一,所以到了弘忍弟子手里,东山法门分化为不同的宗派。从各宗不同的禅风,理解其内在的关联与演变,才能正确窥见「东山法门」的禅海汪洋。东山门下众多,能形成宗派而现在可以考见的,有慧能的南宗,神秀的北宗,智诜下的净众宗… Read the rest
[印顺法师]中国禅宗史 第三章 牛头宗之兴起
第三章 牛头宗之兴起
第一节 甚么是南宗
六二0──六七五年,道信与弘忍,在长江中流黄梅县的双峰与东山,努力发扬从天竺东来的达摩禅,非常隆盛,形成当代的禅学中心。那个时候,长江下游的润州牛头山,推「东夏之达摩」的法融为初祖的禅学──牛头宗,也迅速发展起来,与东山宗相对立。在中国禅宗的发展过程中,牛头禅的兴起,从对立到融合,有极其重要的意义!
「南宗」的意义
说明东山与牛头的二宗对立,想从禅宗被称为「南宗」说起… Read the rest
印顺法师:中国禅宗史 第二章 双峰与东山法门
第二章 双峰与东山法门
第一节 达摩禅的新时代
西元三一七年以来,中国的政局,经二百七十多年的南北对立,才为隋文帝(五八九)所统一。炀帝末年,天下重陷于分崩离析,但迅速为李唐所统一。大唐的大统一,出现了中国史上的黄金时代;禅宗也在这个时代里,呈现了异样的光辉。
达摩禅在北朝,只是禅的一流,不太重要的一流。但一到唐初,达摩禅进入一崭新的时代。(四祖)道信住蕲州黄梅(今湖北黄梅县)西北三十多里的破头山(也名双峰… Read the rest
印顺法师:中国禅宗史 第一章 菩提达摩之禅
第一章 菩提达摩之禅
第一节 达摩传与达摩论
菩提达摩为中国禅宗公认的东土初祖。达摩到中国来,对当时的中国佛教,并没有立即引起大影响,然正像播下一颗种子一样,一天天茁壮繁衍起来,终于荫蔽了一切。我们不能用后代禅者的眼光去想象达摩,却决不能轻视达摩。达摩禅所代表的真正意义,以及对中国佛教的深远影响,应该是研究中国佛教,理解中国禅宗的重大课题!
达摩及其传说
菩提达摩的传记,随禅法的发展而先后(及派别)的传说不同… Read the rest
印顺法师:中国禅宗史 第八章 曹溪禅之开展
第八章 曹溪禅之开展
第一节 曹溪流派
慧能在韶州行化四十多年,予禅宗以极深远的影响。当时僻处岭南的弟子,虽传下法海、志道等名字,但事迹不详。他们的贡献,是『坛经』的集成与传出,及有关慧能事迹的传说。发展曹溪顿教而成为大宗的,属于中原及江南的弟子。
中原的荷泽宗
荷泽宗,以神会住在洛阳荷泽寺而得名。慧能去世以来的五十年(七一三─ ─七六二),是神会北上,努力于发扬南宗顿教,确定慧能为六祖的时代。神会的一生,已在… Read the rest